是不是所有私募基金产品都必须托管?

admin 1243 2025-07-14 19:31:51

二、实操层面

就私募基金是否托管,设基院-私募概况-托管分析中,对于已备案的私募基金的托管情况有统计,可根据产品类型、时间段进行筛选,并根据筛选显示各托管机构排行。

比如,筛选后近半年私募产品托管与无托管情况如下表所示,证券类全部托管,股权、创业类无托管的基金占32.63%。

筛选近两年产品托管与无托管情况如下表所示,同样证券类私募投资基金全部有托管,股权、创业类28.41%无托管。

2

关于基金托管的有关问题

一、通过SPV投资底层资产的基金如何托管

根据2019版《基金备案须知》,通过SPV投资底层资产的,必须托管,托管人应当持续监督基金与SPV的资金流,事前掌握资金划转路径,事后获取并保管资金划转及投资凭证。管理人应当及时将投资凭证交付托管人。

该条规定是否意味着托管人要一并对SPV托管,若不托管,如何实现托管人事前事后持续监督的要求?

根据目前的理解,一种偏向于《基金备案须知》并未强制SPV必须托管,而且若多个基金同时通过SPV投资底层项目,SPV托管人的选择可能也未必统一,但为了满足基金业协会对托管人持续监督的要求,建议在基金合同或托管协议中对于基金财产的划转路径、投资路径作明确约定,且管理人应及时向托管人提交SPV向底层资产投资的相关凭证;另一种偏向于认为托管人要一并对SPV进行托管,SPV也应在基金托管行开设托管账户,从而实现托管人持续监管基金与SPV的资金流。根据我们的实操经验,目前很多托管行均要求对SPV一并进行托管。

二、托管人与管理人的共同受托责任

根据《信托法》第32条规定“共同受托人处理信托事务对第三人所负债务,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第三人对共同受托人之一所作的意思表示,对其他受托人同样有效。共同受托人之一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致使信托财产受到损失的,其他受托人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而此次银行业协会在《托管业务指引》明确了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托管合同另有约定,托管人不承担职责之外的连带责任,对管理人、受托人等相关机构的行为不承担连带责任。正面回应了此前引起争议的“管理人与托管人为共同受托人”话题。

虽然基金业协会在2018年曾多次提到管理人与托管人的共同受托职责,但是从业内讨论、司法案例以及协会在2019版《基金备案须知》中的表述,基金业协会在管理人发生异常且无法履行管理职责时并未强制要求托管人承担共同受托责任,只是要求托管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承担责任,基金业协会对托管人的职责态度放宽,银行业协会亦在《托管业务指引》明确了托管银行的止付义务。

因此,为避免对托管人职责范围产生歧义,建议在基金合同或托管协议中作明确约定,管理人与托管人不是信托法上的共同受托人,不承担连带责任。

与此同时,从目前司法实践看,托管人虽然不需要承担连带责任,但仍可能因过错承担补充清偿责任。例如在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李凌洁合同纠纷【(2018)粤03民终16126号】一案中,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民生银行作为基金托管人,与涉案基金的运行存在法律上和合同上的监督管理关系,对主责任人基金管理人的债务不履行行为具有一定的过错,使本来可以避免的或者减少的损失得以发生或者扩大,故民生银行属于补充责任人,对投资者损失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考虑到基金托管人的主要职责在于基金财产的保管、清算交割、投资监督、信息披露等,不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基金托管人承担的责任界限也应当与基金管理人相区别,在尽可能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应过分加重托管人责任。

三、关于是否有义务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根据《托管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基金托管人应积极配合管理人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在管理人未能或无法召集情况下,按照规定由托管人代劳。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为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职责,尚未有明确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或托管人有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义务,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召开程序由基金合同约定为主。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契约型私募基金,当投资人多达百余人的时候,在出现基金管理人出现未按规定召集或者不能召集的情况时,若通过投资人自行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则会给投资人增加很多难度,从而导致基金陷入僵局,最终损害投资人的利益,因此为避免僵局,建议在基金合同中约定前述情形的处理方式。

四、关无托管情况下的如何保障基金财产安全

契约型基金应设置能够切实履行安全保管基金财产职责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日常机构或基金受托人委员会等制度安排;非契约型基金应约定明确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纠纷解决机制。同时,对于基金未托管的情况应作为特殊风险向投资者披露。

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或基金受托人委员会等制度

正如前文所述,托管人是否有权及有义务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尚不明确,为了更好地维护投资人的权益,建议在基金合同中细化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或基金受托人委员会的召集方式、召集人、召集情形等。

保障基金财产安全的制度措施

基金财产一般会面临财产混同、利益输送、侵占、挪用基金财产等风险,因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多个角度保障私募基金财产安全:

1)基金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和监督。为基金开立募集账户和经营账户,约定基金重要证照和印鉴的保管方式、更换、转账、划款审批、网银审核等事项;

2)对基金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等进行明确约定,对于基金重大经营决策事项进行特别约定;

3)约定不得侵占、挪用基金财产,不得发生混同、利益输送等;

4)建立防火墙,防范内幕交易或利益输送;

5)强化信息披露;

6)定期审计并由管理人报送投资者。

纠纷解决机制

明确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例如“因基金财产安全引发的争议或纠纷,各方应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协商解决,如不能协商一致的,可向管理人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此外,建议无托管的基金产品由投资者出具无托管的无异议函。

点击下方每部分链接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投资基金系列文章

外商投资法对于私募基金行业的影响

多GP模式下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

纾困基金的设立及运作模式

八步完成私募基金清算

新《备案须知》对PE基金的10大影响

九民会议纪要对私募基金的影响

一文了解“员工跟投”私募基金及备案问题

上海QFLP的最新发展:兼谈外资参与境内股权投资的路径选择

浅析契约型私募基金中的信托法律关系

私募股权基金强制清算路径之探讨

浅析保险资金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关政策和路径

私募基金托管的那些事

QFLP试点:起源、发展与展望

开曼私募基金划时代变革:私募基金法生效及其对开曼私募基金的影响

香港有限合伙基金的法律监管

外商投资私募管理机构资格申请之关注要点

开曼的公司型基金之独立投资组合公司

尘埃半落定:有限合伙企业国有权益登记落地

上海市政府出资产业引导基金大盘点

《资管新规》十四项要点,私募基金受到重大影响

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同业竞争问题

一文看懂私募基金管理人入会事宜

140号文后,私募基金管理人如何缴纳增值税

亲历中国本土房地产私募基金的发展

股权投资系列文章

首例对赌条款IPO过会:谈PE基金如何处理对赌条款

明股实债相关法律问题

图解上市公司创投股东减持申请步骤

一文读懂VIE架构和红筹架构中的外汇登记实务

浅析资本公积的几个问题

“对赌协议”再解析—从九民会议纪要看私募基金的对赌条款

法律尽职调查实务指南

私募基金投后管理之投资条款的跟踪及风险管理(一)

私募 基金投后管理之投资条款的跟踪及风险管理(二)

从一则案例看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

房地产投资操作实务:五种投资并购模式对比

保险资金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尽职调查要点和方式

资本金结汇允许股权投资,外商投资有限合伙企业迎来重大发展契机

私募基金参与科创板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及关注要点(上)

私募基金参与科创板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及关注要点 (下)

疫情对投资项目的法律影响

民法典时代对赌之债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裁判标准与关注事项

纾困基金对外投资法律尽职调查要点

红筹架构拆除的主要关注问题

法律角度看PE母基金如何调查和筛选子基金

再融资新规后,私募基金参与定增的四种模式及关注要点

私募基金参与基础设施REITs业务之思考及展望

从首例ABS处罚案看资产证券化与融资的区别

VIE回归,人民币私募基金大显身手应关注的法律问题

从两则案例的司法实践和私募基金监管角度看有限合伙人保底条款的效力

浅析资本公积的几个问题

“对赌协议”再解析—从九民会议纪要看私募基金的对赌条款

法律尽职调查实务指南

IPO系列文章

IPO遇到“三类股东”怎么办?看本文就够了

PE基金作为拟上市企业第一大股东,应该关注哪些要点

从IPO案例看外部人员在发行人持股平台持股问题

从IPO案例看高校教师对外投资持股和对外兼职问题

从科创板IPO案例看第三方代缴员工社保、公积金问题

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解读

创业企业股权激励:如何做到税收成本最优化?

员工股权激励海外信托的设计与特点

科创板系列研究:从首例“同股不同权”谈科创板的特别表决权制度

科创板系列研究:科创板、创业板、主板/中小板之首发办法信息披露要求差异对比

科创板系列研究:上市前员工持股计划十问十答

科创板系列研究:哪些知识产权问题可能构成科创板上市障碍?(上)

科创板系列研究:哪些知识产权问题可能构成科创板上市障碍? (下)

科创板系列研究:逐条解析科创板审核问答与“IPO50条”之差异,看科创板对其他A股审核政策的影响

股改时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是否构成公司上市障碍?

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A股上市与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港股上市之政策梳理

新形势下PE投资项目之上市公司并购退出关注要点

拟IPO企业定向分红之证监会审核关注要点

国企IPO之员工存在事业单位编制身份问题简析

旅游行业IPO应当重点关注哪些法律问题?

新政密集出台后,民办教育资本市场路在何方?

披上资管计划的面纱,谁是上市公司的股东

从首例PE+上市公司引发的争议谈对赌条款的效力及筹划

基小律系列课程

《民法典》对私募基金业务的影响与应对

《证券法》修订对资产管理的影响简析

《外商投资法》实施对PE 基金的主要影响

私募基金入门十讲

私募股权基金募集五步骤

国有企业投资私募基金监管新动向

新版《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解读

QFLP:起源、发展与展望

如何高效完成私募基金备案

私募基金合同条款、架构设计及产品备案关注要点

新版《备案须知》对私募股权基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资管新规》及其细则的解读兼评对私募基金的影响

中国PE投资的LP市场及其新动向

私募基金清算步骤及相关法律问题

九民纪要对私募机构适当性义务的挑战与应对

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运营之制度建设

新版《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下中基协三大系统最新变化

私募合规自查的要求与应对

私募基金刑事风险解读

红筹回归:红筹企业拆除架构之路

民间借贷新规对私募基金投资的影响

创业投资基金的减持与规则

PE基金投后管理之投资条款的跟踪及风险管理

房地产基金要素设计和投资实操

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基础设施REITs)业务概览

从基础设施REITs 谈资产收购型私募地产基金的证券化运作

新《备案须知》视角下房地产私募基金架构设计及备案实务

《资管新规》和《九民会议》后基金和资管纠纷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后疫情时代PE/VC 投融资项目面临的争议风险和建议---以教培行业为例

《九民纪要》和《民法典》下私募基金管理人赔偿责任新动向

民间借贷新规解读:效力与罪罚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争议的裁判思路

注册制创业板上市:上市过程问题解决的法律实务

证券律师视角下的创业板注册制

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培训——上市过程问题解决:科创板上市的法律事务

科创板股权激励实务

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及转板上市制度解析

企业IPO 中的PE 关注要点

再融资新规后,私募基金的新机遇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更多语音课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